7月20日上午,洪家鸿南社区网格员徐玲在网格走访巡查时,发现一名小男孩被饼干噎住卡喉,她用海姆立克急救法,2分钟时间化解了危机。
当日上午10时左右,鸿南社区网格员徐玲正在和她的同事们在进行网格日常走访巡查,当走到冠郡名苑15幢时,突然听到哭喊声“宝宝,宝宝,醒醒,醒醒,.....”她们随即看到该幢业主李女士从电梯里跑出来,一边喊着一边不停地用手拍打小男孩的后背,但是小男孩并没有发出声音。
徐玲凭着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她自身医学专业的敏感性,意识到小男孩可能是被食物卡住喉咙了,情况很危险。
“别急,别急,我学过急救,让我来看一下。”徐玲立即冲上去,发现此时小男孩已经脸色发白,嘴唇发紫,哭不出声音来了。
“宝宝是不是被异物卡住喉咙了?”徐玲问道,但是此时李女士已经急得说不出话来了。“你这个方法不对,我来。”徐玲发现了李女士的急救方法不对,来不及多想便马上把孩子抱过来采用“海姆立克急救法”开始急救。
现场,徐玲叉开双腿半蹲马步,利落得把孩子翻过来趴在自己的右腿上,一手托住孩子颈部,一手握拳带节律性猛力叩击孩子背部。因为孩子不停地扭动身体,冲击效果不是很明显。她立刻又将孩子立了起来,快速找准位置,一手握拳一手包住拳头,两手抵着孩子胃部向上快速、使劲地冲击。
“大概做了十几下,时间约过去2分钟,小孩子的饼干直接就吐出来了,孩子的哭声大起来了,然后会叫妈妈了。”徐玲说,从发现险情到救援结束,整个过程只有短短2分钟,如果只是拨打120等救护车来,没有及时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,就错过了院前急救的黄金时间,后果不堪设想。
“为了保险起见,我建议你们去医院再诊断一下比较好。”徐玲和李女士说道。“谢谢,谢谢,真的太感谢你了,不然我真的是.......”看到孩子转危为安,李女士感激的说道,随即便抱着孩子匆匆赶去了医院。“现在想想还是有点后怕的,当时遇到那个情况,如果我不会急救知识,那真的是手足无措。”徐玲说。
徐玲在大学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,还于2022年12月刚参加了椒江区红十字会在洪家街道开展的心肺复苏(AED+CPR)证培训。“该班次参训人员主要为街道幼儿教育机构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,考虑到他们平时生活所需,我们当时除了教授课表包含的心肺复苏技术与AED使用外,还特地增加了气道异物梗阻课程,这次能用上挽救孩子生命,我们也很庆幸当时的决定。”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师资苏滔说。徐玲还准备今后将学到的急救知识教授给身边的人,让更多的人在危急时刻可以自救和救治他人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
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海姆立克教授于1974年发明的,它是一种运用于呼吸道异物窒息的快速急救手法。原理是利用冲击腹部——膈肌下软组织,被突然的冲击,产生向上的压力,压迫两肺下部,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行成一股气流。这股带有冲击性、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,就能将堵住气管、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,使人获救。
椒江区红十字会落实“救在身边”八大专项行动,截止今年6月底,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及普及共开班110场,普及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共计42774人次,其中取得救护员证4240人次,取得心肺复苏(CPR+AED)证2017人次,专题培训(讲座)36517人次,送应急救护知识进文化礼堂已开展35场。按照《健康浙江行动规划》要求,进一步提高广大民众学习救护、参与救护、珍爱生命、关爱健康的自觉意识,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取证率,逐步增加公共场所AED数量。
作者:椒江区传媒中心 杨成龙